觀音菩薩佛像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定做價格答疑
Questions
聯(lián)系我們
Contact Us
發(fā)布時間:2019-10-18
銅雕彩繪觀世音菩薩
觀音菩薩,本名觀世音,梵語音譯為"阿那婆婁吉低輸"或"阿婆盧吉低舍伐羅",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一起,并稱為四大菩薩。也是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并稱“西方三圣”。觀音菩薩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一尊菩薩,觀音的法像最多的為一身白衣,左右兩旁有金童玉女,右手拿著凈瓶,左手施無畏印。
銅雕觀世音菩薩側(cè)面彩繪佛像
觀音菩薩是所有菩薩和佛當中最為慈悲的一位菩薩,信仰也是最多的一位,若觀音菩薩只要能用楊柳散一散露水就可以消除眾人身在的許多疑難雜癥。相傳中州地區(qū)民風敗壞,致使天怒人怨,旱災(zāi)嚴重。觀音菩薩知道后,便前來點化民眾,顯現(xiàn)真身,并從玉凈瓶中取出楊柳枝,醮著甘露灑向四野,頓時天降大雨,解除旱情。表示觀世音菩薩對眾生懷有慈悲之心,眾生如做錯了什么事,只要誠心改過,就會得到菩薩的原諒與仁愛。
銅雕彩繪觀世音菩薩側(cè)面佛像
觀世音菩薩擁有八十四相及三十二應(yīng)身和無量的智慧和力量普渡眾生。觀世音菩薩的形像,因其應(yīng)化無方,故相狀也很多,以二臂的正觀音為本形,余者皆其示現(xiàn)神變自在之力用。其化相有千手千眼、十一面、準提、如意輪、不空罥索、青頸、香王等,也都有個別的儀軌。如意觀音,觀音左手掌心向前,右手托如意坐于蓮臺上,面慈目秀,衣褶飄逸、柔順。
銅雕觀世音菩薩正面近照彩繪佛像
《佛說法集經(jīng)》中觀世音菩薩說:“菩薩若行大悲,一切諸佛法如在掌中。”因為大乘的發(fā)菩提心,廣度眾生,就是“菩提所緣,緣苦眾生”的悲心發(fā)動。悲心人皆有之,而沒有菩薩的廣大,但能通過不斷修學發(fā)揮悲心,成為無窮的深廣。沒有悲心所修的功德是人天果報或小乘功德。若具有悲心,一切修行都是成就果德的因緣。所以經(jīng)中總是說“大悲為上首”。一切清凈功德都以大悲為領(lǐng)導(dǎo)。擴大同情而成為菩薩的平等悲心,凡夫似乎不易做到。若能以緣起正觀,觀察人與人間的關(guān)系,則不難發(fā)現(xiàn)到自身與眾生的關(guān)切,而能體察一切眾生的苦痛。這是大乘佛教極為重要的價值觀。
銅雕觀世音菩薩側(cè)面近照彩繪佛像
觀音菩薩的道場普陀山,本名梅岑,位于浙江定海。因受《華嚴經(jīng)》的影響而改名為普陀山。公元858年,一個名叫慧鍔的來華求法的日本僧人,在五臺山請到了一尊觀音像,想要帶到日本去供養(yǎng)。但在出海時,經(jīng)過舟山群島,恰遇狂風惡浪而不得不停航,只能將觀音像留在島上結(jié)廬供奉。漸漸的,朝拜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小島也就更名成了普陀山,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銅雕彩繪觀世音菩薩側(cè)面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