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lián)系我們
Contact Us
羅桑扎巴是指誰? 2025-01-23
俱利伽羅龍王是指誰? 2025-01-21
大力金剛的來歷及傳說 2025-01-20
大笑金剛明王是指誰?大笑金剛 ... 2025-01-16
烏樞沙摩明王是哪位明王? 2025-01-15
大輪明王是哪位明王? 2025-01-14
愛染明王是指哪位明王? 2025-01-12
孔雀明王是指哪位明王? 2025-01-11
甘露軍茶利明王父母雙尊的來歷 ... 2024-12-15
不空成就如來父母雙尊是指哪位 ... 2024-11-25
發(fā)布時間:2019-08-23 09:55
東晉一代高僧慧遠首創(chuàng)往生西方凈土,相傳他在廬山邀集僧俗十八人結為“白蓮社”,發(fā)愿往生極樂世界,被后人尊奉為凈土宗初祖。
正 式為凈土宗奠定基礎的,是唐代名僧道綽和善導。道貌岸然綽以前,修“凈土”偏重觀想,即按照凈土教義,作修“凈土”的想象,心念(心想)阿彌陀佛形象。到 了道綽,改為提倡口念佛名,即念佛,不斷地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佛時,用數(shù)珠計數(shù);也有用豆子計數(shù)的,仿一聲佛,放一顆豆子,當時, 有人念佛數(shù)豆,累積起來,竟達“數(shù)百萬斛”之多!
如來說法相-銅雕彩繪佛像
《佛就阿彌陀經(jīng)》對念佛往生西凈土世界的“靈應”作是明確的說明:
若有善男子善女子,聞說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是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一方法簡便易行,極有吸引力。然而要進入極樂國也并非輕而易舉,《佛說觀無量壽經(jīng)》提出:
俗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二者,受持三歸(皈依佛法僧三寶),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必須做個虔誠的佛教徒,當個老實公民才成。經(jīng)中還詳細講說了觀想修行的許多方法。
佛 教傳入中國以后,逐漸與中國本圭文化融合,進而產(chǎn)生了不同的宗派。各派都各有一套成佛的理論,這些理論都很高深,一般人很難理解和修行,除了僧人外,主要 在知識分子中有較大影響,而在下層群眾中影響不太大;但凈土宗卻別蹊徑,獨創(chuàng)了一種極為簡便易行的修持方法,即不分男女老少,不分上智下愚,人人都能修習 的“念佛”法門。這種修持方法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死后就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種“易行道”完全不同于其他宗派的“難行道”,故深受群眾歡 迎,在社會上很快流行開來,甚至出現(xiàn)了“家家(誦)阿彌論”的狂熱景象。
據(jù)清人編撰的《西方公據(jù)》一書,提到念佛感應之事,例舉了念佛薦亡、念佛卻鬼、念佛脫難、念佛安寢、念佛病愈、念佛得福等事,并特辟《往生事跡》一節(jié),列舉了歷代往生之事。如:
唐朝尼僧凈真,居長安積善寺,衲衣乞食,誦《金剛經(jīng)》十萬遍,篤志念佛,語弟子曰:“吾靜來已成,當往西方,必生上品?!奔磿试疲?/p>
空里千花羅網(wǎng),夢中七寶蓮池;
踏得西方路穩(wěn),更無一點狐疑。
言訖,端然而逝。
宋朝黃公,潭州人,打鐵為生。每鉗錘時,著力念佛不止。一日無疾,托鄰人為寫頌云:
叮叮當當,久煉成鋼;
太平將近,我往西方。
即化去。其頌盛傳。湖南人多念佛。
宋朝黃巖正等寺,觀公養(yǎng)八哥能言,常念佛不止。一日立化,穴土葬之,俄而舌端出紫蓮花一朵,有頌之者云:
有一靈禽號八哥,解隨僧口念彌陀;
死埋平地蓮花發(fā),人不回心爭奈何?
念 佛不同于念經(jīng),念經(jīng)是指誦讀一些佛經(jīng)典如《阿彌陀經(jīng)》、《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等而成就圓滿功德的一種方法;而念佛只是念誦“南無阿彌陀佛”或“阿彌陀佛” 名號。“南無阿彌陀佛”為梵文譯音,“南無”(音namo),意為歸依、頂禮、度我之意;“阿”為無;“彌陀”為量;“佛”為覺者。整個意思就是:頂禮、皈依無量覺者。念佛的方法有默念、出聲念、觀想念、禮拜見念等十二種,行、住、坐、臥,隨時可念。
從我國傳統(tǒng)氣功角度來看,一心念佛達到一定程度,就可摒除雜念,攝心入靜,有益身心健康,具有修心養(yǎng)生的功能。
由于佛教歷代高僧的大力弘揚,念佛和凈土信仰至今不衰,在民間仍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