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lián)系我們
Contact Us
羅桑扎巴是指誰? 2025-01-23
俱利伽羅龍王是指誰? 2025-01-21
大力金剛的來歷及傳說 2025-01-20
大笑金剛明王是指誰?大笑金剛 ... 2025-01-16
烏樞沙摩明王是哪位明王? 2025-01-15
大輪明王是哪位明王? 2025-01-14
愛染明王是指哪位明王? 2025-01-12
孔雀明王是指哪位明王? 2025-01-11
甘露軍茶利明王父母雙尊的來歷 ... 2024-12-15
不空成就如來父母雙尊是指哪位 ... 2024-11-25
發(fā)布時間:2020-01-01 08:07
南北朝的興佛運動導致出家的人數(shù)大增,不僅嚴重地影晌了政府的稅收和徭役、兵役,而且加重了編戶的負擔,從而引起社會的不安;同時,佛、道寺院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也妨礙了世俗地主的經濟擴張。而佛教“捐六親、舍禮義”的做法及其虛幻的輪回轉世之說,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相違背,因而成了恪守儒家學說的知識分子的主要攻擊目標。此外,道教和佛教也在宗教信仰和社會地位上,存在著激烈的斗爭。著名的詩人杜牧,他寫過一首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芍^是當代社會真實的寫照.
周武帝宇文邕是—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崇尚儒術,勵精圖治。天和二年(567),出家后又還俗的蜀郡公衛(wèi)元嵩上書說:達到國家大治不在佛教,堯舜之世沒有佛教而國家安定,齊、梁大興佛教,結果很快就滅亡了。他主張建立—個包括儒、道、佛及其他各家的“平延大寺”,選仁智之人做執(zhí)事,求勇略之人做法師。推三綱以治國,行十善以平亂。而寺主就是周武帝。衛(wèi)元嵩的這個主張,深受武帝的贊賞。道土張賓也上書,攻擊佛教及僧侶,請求廢除佛教。于是,周武帝召集大臣及著名的僧、道,在大德殿討論儒、道、佛三家的地位,意在確定以儒家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后。由于當時掌握朝政的大宰相宇文護篤信佛教,加上名僧道安及甄鸞等極力詆毀道教,因此,三教的地位未能得出結論。
建德二年(573)十二月,周武帝再次召開會議,辯論三教的位次。結果,定儒家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后。儒家為先,得到一致的公認。但是僧侶不服道教占先,兩教之爭愈演愈烈,致使這次定位無法實施。
于是,建德三年(574)五月,周武帝又召集第三次會議,再次進行辯論。在會上,佛、道兩教斗爭非常激烈。據(jù)《續(xù)高僧傳智炫傳》記載,智炫在辯論時力挫道土張賓,周武帝為道教護短,斥佛教不凈。智炫答道:“道教之不凈尤甚!”武帝這次原只想貶斥佛教由于道教的迷信方術和教義的虛妄,經道安、甄鸞、智炫等人的揭發(fā)已經徹底暴露。因此,他下詔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僧尼、道士,都令他們還俗為民。詔令發(fā)布之后,立即執(zhí)行。在全境熔毀佛像,焚燒經書,驅逐僧、道,破毀佛塔,將佛、道寺觀改為民宅,信道都變成了平民。
這年六月,為了減少反抗,武帝下令成立通道觀,將儒、道、佛三教名流120人匯聚在觀內,研究三教的哲理,探討其宏深的“至道”和幽玄的“理極”,用“圣哲微言”、“先賢典訓”去教養(yǎng)百姓,形成了新的道德倫理,并達到彌合三教分歧,使爭論靡息和三教歸一的目的。
建德六年(577),周武帝滅北齊后,在鄴城多次召集名僧開會,親自解釋他尊儒罷佛、道的原因與意義。參加會議的500僧人都沉默不語,只有慧遠表示反對,并以阿鼻地獄相威脅。佛教徒任道林也上書反對毀佛,以因果報應進行恐嚇。周武帝表示自己不是“五胡(即匈奴、羯、鮮卑、氐、羌),無心敬佛,不相信也不怕報應。在權衡得失之后,決定在北齊全境滅佛.
周武帝滅佛比較徹底。據(jù)《房錄》記載,這次在原北周、北齊全境數(shù)百年來官私所造的一切佛塔,全部掃盡,4000多所寺廟都以住宅賜給了王公、大臣。所有經書都被燒毀,佛像或熔或刮,全都毀掉了。佛道300萬人都還俗為民,成為國家納賦稅,服徭役、兵役的編戶。此外,還使政府獲得了大量寺院的財產。于是北周租調(賦稅)年年增長,軍事力量日強,從而為后來隋朝的統(tǒng)一事業(yè)和對付突厥,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和人力條件。而通道觀的建立,則為建立以儒家為治國之本,輔以佛、道的,三結合的新的封建統(tǒng)治服務思想體系,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