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lián)系我們
Contact Us
羅桑扎巴是指誰? 2025-01-23
俱利伽羅龍王是指誰? 2025-01-21
大力金剛的來歷及傳說 2025-01-20
大笑金剛明王是指誰?大笑金剛 ... 2025-01-16
烏樞沙摩明王是哪位明王? 2025-01-15
大輪明王是哪位明王? 2025-01-14
愛染明王是指哪位明王? 2025-01-12
孔雀明王是指哪位明王? 2025-01-11
甘露軍茶利明王父母雙尊的來歷 ... 2024-12-15
不空成就如來父母雙尊是指哪位 ... 2024-11-25
發(fā)布時間:2019-09-02 10:35
忍冬紋,又稱作金銀花?!掇o源》:忍冬,“藥草名。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三四月開花,氣甚芬芳。初開蕊,瓣俱色白,經(jīng)二三日變黃;新舊相參,黃白相映,故又名金銀花”。在典籍中有關忍冬的記載不少,如《政和證類》、《本草綱目》、《農政全書》等,解釋大致相同??梢娙潭葸@種植物確有其實。然而就形狀來看,佛教裝飾中的忍冬紋與金銀花顯然不是同一種植物,將這種外來的植物紋樣命名為忍冬也許是一種不夠確切的附會。在佛教文獻中也找不出有關忍冬植物在佛教中特別寓意的記載,因此可以認為,所謂忍冬紋只是一種外來裝飾樣式,本無實指。如果要沿著它順騰摸瓜追尋源頭,那么早在埃及蓮裝飾的變化形式中,已隱約可見這種三葉狀忍冬紋的端倪。在古希臘東方樣式時期,埃及的蓮紋及其變化形式一同流傳到希臘,經(jīng)希臘圖案家們的變化發(fā)展定型為后來所謂的忍冬紋樣式。羅馬人繼承了希臘藝術的傳統(tǒng),并于羅馬帝國時期將西方傳統(tǒng)文化傳播了被征服的每一個角落,忍冬紋就在此時被移植到了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早期佛教藝術時,犍陀羅藝術中存在著包括忍冬紋在內的許多希臘羅馬成分,印度早期佛教裝飾中所采用的忍冬樣式也許就是出于裝飾的目的,最后又隨同佛一起出現(xiàn)在中國時期佛教裝飾之中,并在佛教中國化的進程中一同被中國文改造。如此漫長的忍冬之旅,揭示了古代東西方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交流的史實。
忍冬紋的裝飾大量運用于中國早期的石窟寺中,至隋代以后逐漸減少,唐代后幾近消失。南北時期,其裝飾的范圍很廣,藻井、平棋、人字披、龕楣以及各種邊飾中,忍冬紋都是重要的題材,尤其是在龕楣和各種邊飾圖案中,更以忍冬紋為主。在忍冬題材的運用中,除了部分純粹的忍冬裝飾外,大部分裝飾往往是忍冬與其他題材的組合、穿插,最常用的是忍冬與蓮花的組合運用,并穿插點綴以各種動物、飛天、化生童子等內容,顯得豐富多樣,雜而不亂。在裝飾結構上,主要有單葉連續(xù)、波線型、雙波線型和接圓式等,其主結構線都在S形中變化。
龕楣裝飾是敦煌石窟建筑裝飾的一種,歷經(jīng)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以及初唐,尤以北朝、隋最為普遍,初唐之后就逐漸消失。北朝時期敦煌石窟的洞窟形制主要為中心塔柱窟,塔柱四面開鑿佛龕,龕楣裝飾在佛龕上端的門楣,對龕內供奉的佛像起到裝飾烘托作用,使佛像顯得更加神圣、莊嚴.
龕楣圖案作為敦煌裝飾圖案的一個種類,雖然主要存在于北朝和隋代,但它作為一種特定的適合圖案其紋樣造型的組合非常巧妙和諧,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其紋樣內容、圖案構成形式和裝飾色彩與佛龕的形制、結構乃至洞窟形制的歷史演變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不同時期呈現(xiàn)出特定的歷史時代風貌。通過對敦煌龕楣圖案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進行分析研究,可以認識到龕楣裝飾圖案的宗教性、建筑性、裝飾性以及民族性特征,是宗教性、功能性和藝術性的統(tǒng)一。
單葉連續(xù)排列,即以三葉型為基本單元作順向排列或以中間為界相向排列。
波線型結構的忍冬可以有多種表現(xiàn)方式,主要區(qū)別在于波線的隱與顯上,將一個個基本單元作一正一反的連續(xù)排列,盡管并沒有表現(xiàn)出專門的波紡結構線,卻能明顯地感覺到波線結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顯現(xiàn)波形結構線的忍冬紋,波浪起伏的S線貫穿其中,波谷內安插忍冬葉紋。此外也有綴以伎樂人物和動物的。
雙波線型結構,即以兩條相向對稱的波紋為結構組成二方連續(xù)紋。這樣,紋樣的中間就形成了一個個連續(xù)排列的橄欖形封團空間,三葉型葉紋翻轉在波谷之中,嚴謹而端莊。
接圓式結構是以一近似橢圓形的忍冬紋為基本單元作左右相接的二方連續(xù)排列。兩圓交接處一般有索套貫穿,有的在交接的夾角處加上葉片紋,有的則與折線結構連接并用,還有的在圓環(huán)內綴伎樂人物和動物等內容??傊环N基本結構有多種變化形式。
忍冬紋在中國的傳播,對中國古代裝飾圖案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意義不只是多了一個裝飾題材,而忍冬紋裝飾中優(yōu)美的波曲線結構的大量運用,仿佛為中國裝飾藝術注入了催化劑。在中國佛教藝術興起之前,這種明確的波線結構裝飾極其少見,少數(shù)類似的裝飾也只是在傳統(tǒng)云紋的基礎上變化而來,如漢代畫像石中就有這樣的例子。然自忍冬紋裝飾引進之后,優(yōu)美生動的裝飾圖案便日益豐富了起來,忍冬紋激發(fā)了合乎中國審美理想的新的裝飾樣式的形成,成熟于唐代的卷草紋就是在這種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獨具中國民族特色的裝飾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