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lián)系我們
Contact Us
羅桑扎巴是指誰? 2025-01-23
俱利伽羅龍王是指誰? 2025-01-21
大力金剛的來歷及傳說 2025-01-20
大笑金剛明王是指誰?大笑金剛 ... 2025-01-16
烏樞沙摩明王是哪位明王? 2025-01-15
大輪明王是哪位明王? 2025-01-14
愛染明王是指哪位明王? 2025-01-12
孔雀明王是指哪位明王? 2025-01-11
甘露軍茶利明王父母雙尊的來歷 ... 2024-12-15
不空成就如來父母雙尊是指哪位 ... 2024-11-25
發(fā)布時間:2019-09-02 10:10
6世紀末以前的“敷搭雙肩下垂式”佛衣典型特征
“敷搭雙肩下垂式”佛衣,是繼“褒衣博帶式”之后約與“褒衣博帶演化式”同時興起的一款佛衣樣式,主要見于北方圍繞東魏、北齊政治中心鄴(今河北臨漳)和晉陽(今山西太原)的石窟寺佛像,向西輻射影響至西魏、北周轄區(qū)內(nèi)的麥積山、莫高窟及新疆地區(qū),在南朝佛像中也可尋覓到這種來自北方樣式的影響。
6世紀中期,東魏、北齊轄區(qū)內(nèi)以“敷搭雙肩下垂式”為主體的佛衣樣式,與“南式佛裝造像帶”上以“褒衣博帶演化式”為主體的佛衣形成了對峙局面,這種局面隨著南北朝的結(jié)束、南北方的統(tǒng)一而消除。自隋而后,“敷搭雙肩下垂式”及其與“半披式”的融合樣式遂成為中國佛像衣著最為常見的樣式,影響遠播朝鮮半島與日本。
6世紀末期以前,這里主要指6世紀中期“敷搭雙肩下垂式”興起至隋統(tǒng)一以前,此樣式佛像集中見于天龍山、響堂山、安陽諸窟、曲陽修德寺等主要圍繞東魏、北齊政治中心的石窟寺佛像,以及民間流行的石雕和金銅佛。
現(xiàn)存最早著“敷搭雙肩下垂式”佛衣的佛像見于龍門普泰洞北壁大龕內(nèi)坐佛,由于“敷搭雙肩下垂式”佛衣需由兩層袈裟組合披著而成,并且佛之左右肩各為一件袈裟。為便于完整了解此佛衣樣式,今選用臺北震旦文教基金會藏北齊比丘正、背面像為例,對其予以輔助認識。
“敷搭雙肩下垂式”概念較早由閻文儒先生在闡述北朝晚期佛衣風格時提出,并為中國學者沿用。日本學者對佛像這類著衣方式的認識觀點不一,以現(xiàn)藏日本根津美術(shù)館北齊立佛為例,逸見梅榮認為覆蓋右肩和右臂的一層衣物為偏衫,吉村憐則認為這層衣物應是僧祇支,其引證資料是日本江戶時代(1615-1864)出版的《畫像須知》中出現(xiàn)的覆雙肩披著的僧祇支。
逸見梅榮偏衫說的問題在于,偏衫是有領(lǐng)有袖的成衣,無論是前文依據(jù)古代文獻推定出的偏衫,還是日本東大寺倉院所藏現(xiàn)存較早的偏衫實物均證明這一點,而根津美術(shù)館的這身北齊立佛覆于右前臂的衣物是沒有交合的,其形制仍屬袈裟范疇,并且“敷搭雙肩下垂式”佛像普遍具有這一特征。
吉村憐以江戶時代《畫像須知》來證明僧祇支可覆雙肩,只能說明日本在進入17世紀以后,可能存在這種僧祇支的披著方式。若依據(jù)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