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lián)系我們
Contact Us
羅桑扎巴是指誰? 2025-01-23
俱利伽羅龍王是指誰? 2025-01-21
大力金剛的來歷及傳說 2025-01-20
大笑金剛明王是指誰?大笑金剛 ... 2025-01-16
烏樞沙摩明王是哪位明王? 2025-01-15
大輪明王是哪位明王? 2025-01-14
愛染明王是指哪位明王? 2025-01-12
孔雀明王是指哪位明王? 2025-01-11
甘露軍茶利明王父母雙尊的來歷 ... 2024-12-15
不空成就如來父母雙尊是指哪位 ... 2024-11-25
佛教文化
發(fā)布時間:2019-08-26 15:02
佛教中的舍利塔
舍利塔,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禮拜舍利寶塔是人們表達對諸佛皈依和感恩的方式
舍利,為梵語,翻譯為漢語就是骨身、靈骨或遺身之意。通常指佛陀之遺骨,稱為佛骨、佛舍利,后來指僧眾死后焚燒所遺之骨頭。不過,舍利子跟一般亡人的骨頭不同,其形狀千變?nèi)f化,質(zhì)地堅實,顏色各異。據(jù)說,釋迦佛涅槃后,留有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jié)中指指骨舍利和8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
佛陀火化后的舍利,被認為是圣物和神物,引起印度八個信奉佛教的部族武力爭奪。為了平息戰(zhàn)爭,便以金杯分量,將所有舍利分成8份,讓8國各請回一份。
各國使者將舍利帶回自已國家后,興建寶塔以供養(yǎng)舍利,并讓百姓瞻仰、禮拜,此塔即為舍利塔。塔多為圓球形高壇,壇基呈方形或圓柱形。
歷代舍利塔都被視為莊嚴(yán)神圣之地,為了突出其特有的紀(jì)念意義,佛教徒弟常用佛像的浮雕裝飾美化此塔。
據(jù)巴利文長部經(jīng)注(Suma?gala-vilāsinī)所說:連結(jié)完整之身(sarīra)火焚后,變成如磨過之真珠、黃金等之粉末。dhātuyo 指荼毗后之遺骨;前者即稱全身舍利,后者稱為碎身舍利?!堕L阿含?游行經(jīng)》卷四、《菩薩處胎經(jīng)?常無常品》卷三等有全身舍利與碎身舍利之說。另外,將遺骨全部收入一塔者,稱為全身舍利;而將遺骨分置多處者,稱為碎身舍利。關(guān)于全身、碎身舍利之說,有人認為起源于古代印度梨俱吠陀時期所行之土葬與火葬二法,而以土葬之遺體稱為全身舍利,以火葬后之遺骨稱為碎身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