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lián)系我們
Contact Us
羅桑扎巴是指誰? 2025-01-23
俱利伽羅龍王是指誰? 2025-01-21
大力金剛的來歷及傳說 2025-01-20
大笑金剛明王是指誰?大笑金剛 ... 2025-01-16
烏樞沙摩明王是哪位明王? 2025-01-15
大輪明王是哪位明王? 2025-01-14
愛染明王是指哪位明王? 2025-01-12
孔雀明王是指哪位明王? 2025-01-11
甘露軍茶利明王父母雙尊的來歷 ... 2024-12-15
不空成就如來父母雙尊是指哪位 ... 2024-11-25
發(fā)布時間:2019-08-26 10:14
大乘佛教有兩個派別,從公元1世紀中至5世紀是由龍樹、提婆為代表的中觀宗。中觀派發(fā)揮了大乘初期《般若經(jīng)》中空的思想,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及我們的認識甚至包括佛法在內都是一種相對的、依存的關系〔因緣),一種假借的概念或名稱(假名),它們本身沒有不變的實體或自性(無自性)。所謂“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痹谒麄兛磥恚挥信懦烁鞣N因緣關系,破除了執(zhí)著名相的偏見,才能證悟最高的真理----空或中道。中觀派為了溝通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關系,還提出了真、俗二諦說。宣稱對一般覆蓋無明的俗人來說,應該承認經(jīng)驗或現(xiàn)象世界的存在,但是對已經(jīng)消除無明、洞察真理的人來說,經(jīng)驗或現(xiàn)象世界只是一種虛幻的表現(xiàn),一種執(zhí)著偏見的名相,應該承認最高的真理是空或中道。
中觀派在6世紀以后分成應成派(歸謬論法派)和自續(xù)派(獨立論證派)兩派。前者以佛護等人為代表,繼承龍樹“破而不立”、“是遮非表”的傳統(tǒng),在他們看來,不但對空有而且對空的認識本身也要加以排除(“非唯空有,亦復空空”);后者以清辨為代表,主張用邏輯的推論形式積極地表示空,空不是意味著否定一切,而是修持者在禪思中能夠達到的一種精神境界。
極彩白衣觀音